香港全年免费资料大全
院系设置
科学研究
人才招聘
【喜迎二十大】校区办学成绩系列报道之二: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打造高层次人才“蓄水池”
发布日期:20221002   作者:武恩帆   来源:组织人事部   编辑:袁玫、臧田奕   浏览:252

校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任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教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校区冲破地处西部地区区域限制,初步建设了一支多元化、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校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多管齐下招才引智,发挥各类人才特色优势  


110f3b94493bb4a640e8298d39a9cf6


对口支援教师油城旅


多措并举强化“引”。校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传统撒网和点对点精准招聘模式,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招聘宣传,不断扩大校区知名度。立足“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授课、实践教学等工作,组建了与专任教师规模相当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为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奠定了基础。通过调研国内高校人才竞争趋势和发展形势,结合校区实际,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及优化人事管理制度,持续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厚植基础落实“派”。为全力支持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校本部从校区办学需求出发,持续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校区从事管理、教学及学科建设工作。初步搭建校区教师队伍基础框架,并将校本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宝贵的育人经验移植到校区,成为校区教育教学的基石和栋梁,为校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校本部已累计派出124名教职工到校区工作,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在校区到退休年龄后,又以“银龄教师”身份继续在校区发挥余热。


合作共建深化“援”。2017年至今,校区已累计引进援疆干部10人,主要担任学院行政职务,带来了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了校区与派出高校办学资源的对接共享。为有效缓解师资紧缺难题,校区紧抓教育部对口援建重要契机,借助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优势师资,积极推进对口支援教师和“银龄教师”政策在校区落实落地,为校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通过18所对口支援高校引进对口支援教师103人,通过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引进“银龄教师”79人。为解决校区非传统优势学科建设短板问题,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充分借助对口支援高校学科力量,推动校区学科建设上水平上层次。自2022年起,对口支援高校遴选高水平教师担任校区相关学科带头人,并为每位学科带头人配备驻校区博士后。目前,共选派学科带头人25人,已有4位博士后到校区开展学科建设相关工作。


引才育才双轮并驱,持续提升青年人才综合能力 


对口支援校区第二次工作会议


助推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充分发挥校本部派遣教师、对口支援教师、“银龄教师”等各类教师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组织开展师资能力提升讲座、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观摩、读书会等系列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依托对口支援高校优势资源拓宽青年教师研修途径,为青年教师开阔眼界、更新理念、增强技能提供平台,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与智慧,为校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鼓励青年教师学历提升。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校区制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系列政策,并积极联系校本部及其他高校为青年教师争取指标倾斜,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全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进行学历提升。目前,共有17位青年教师通过该途径提升学历,另有6位青年教师通过“援疆博士师资专项计划”,4位青年教师通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进行学历提升,为校区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储备力量。


强化青年教师素养提升。为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校区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在石油石化企业、思政教育基地开展国情社情教育,传承石油精神,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能源报国志向,肩负立德树人使命和责任。通过“清华大学新时代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经验线上分享专题研修班”、“教育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助力青年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


教师节领导走访慰问援疆干部


完善工作机制,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将讲授本科生课程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要求教师每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须有至少两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构建以分类分层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贡献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基础性绩效与奖励性绩效相结合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团队凝聚力。积极开展普及性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教师业余生活品质,如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三八”花艺沙龙、金秋健身走、体育专项比赛等。校区工会组建了篮球、羽毛球、瑜伽、棋牌、合唱、书画等六个教职工协会,全年开展各类比赛、合唱展演、书画作品鉴赏交流等活动。此外,校区高度重视工会小组小家建设,配备了冰箱、微波炉、健身器械等设施,满足教师的休闲与健身需求。


营造良好环境,增强教师干事活力。为增强教师对校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克拉玛依市大力支持下,为引进教师提供安家费、周转房、租房补贴及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为疆外引进人才在本地安家落户提供支持。校区建立“校-院-系”三级服务机制,通过完善公寓条件、开设通勤班车、配备青年助手等,为对口支援教师和“银龄教师”等提供便利。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畅通教师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教师困难和诉求,积极沟通协调,为教师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微信图片_202210081641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校区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创建外部引进、校本部派遣、对口支援高校派出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走出一条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新路子,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的重托。近年来,校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支撑校区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共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自治区各类人才项目36人次,入选克拉玛依市各类人才项目11人次。